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握手

[复制链接]
查看1439 | 回复0 | 2023-4-11 12:38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前不久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发明专利,以 " 先用后转 " 的新模式,许可企业 " 试用 "。这一 " 试 ",既解了企业在技术上的 " 渴 ",也搭了后续深度技术开发合作的 " 桥 ",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新动能。
近年来,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,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。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减少行政审批、鼓励市场化定价、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,着力打通科技和产业的连接通道,加快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。从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,到制定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》,再到一些地方和科研单位纷纷出台具体举措……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完善。一些受到市场欢迎的新模式不断涌现,知识产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。
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,专利只有投入市场运作,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,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。截至 2022 年底,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 421.2 万件。然而,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还停留在 " 纸面 " 上,实际转化率不高。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,2022 年,我国科研单位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 13.3%,高校仅为 3.9%。高校院所中仍有大量沉睡的专利成果,亟待从 " 书架 " 走上 " 货架 "。
制约高校院所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些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目的主要是结题验收、职称评定、申报奖励等,而非对接市场需求,造成从源头上缺少转化运用的条件。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估值难,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的顾虑尚未完全消除。在激励方面,成果转化收益在一些科研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不高,科研人员 " 不愿转 " 的不在少数。此外,由于缺乏懂技术、懂转化、懂市场的专业中介人才和成熟的技术交易市场,不少专利成果没有转化的门路," 不会转 " 的现象比较普遍。
实施专利产业化不仅是专利权人的当务之急,也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,更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。盘活、用好知识产权资源,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,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,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、能落地、见实效,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,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,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,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产业化的 " 加速器 "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"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强化目标导向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。" 当前,各地区各部门正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、难点进行制度创新,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。比如,针对交易定价等难点,提出 " 先使用后付费 " 的模式;针对成果转化通道不畅,尝试科技经纪人的解决方案。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,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顺利牵手、紧紧握手,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必能稳步提升,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 年 04 月 11 日 05 版)
( 责编:卫嘉、袁勃 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




来源网址:http://www.myzaker.com/article/6434bd1f8e9f0971e654bd11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7

主题

2

回帖

2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9